微量闪点测试仪是一种用于测定石油产品、化学品等样品闪点的精密仪器,其校准要点如下:
一、仪器准备与环境要求
仪器放置
将闪点测试仪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,避免仪器晃动影响测量准确性。同时,要确保仪器周围有足够的空间,方便操作和散热。
环境条件
校准应在温度相对稳定、无强光直射、无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中进行。一般来说,实验室环境温度应控制在(20±5)℃,相对湿度不大于80%。
二、标准物质选择
合适标准物质
选择合适的标准物质是校准的关键。标准物质的闪点值应准确已知,并且其性质应与被测样品相似。例如,对于测试石油产品的微量闪点测试仪,可选择具有明确闪点标准值的标准油。
标准物质状态检查
确保标准物质未过期,并且在有效期内使用。同时,检查标准物质的包装是否完好,如有泄漏或污染,应及时更换。
三、校准过程操作
样品注入
按照仪器操作说明书的要求,准确地向样品池中注入适量的标准物质。注意避免产生气泡,确保样品充满样品池,并且液面高度符合规定要求。
测试过程启动
启动微量闪点测试仪,开始测试程序。在测试过程中,密切观察仪器的运行状态,包括温度升高速率、点火情况等。对于一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仪器,要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操作,确保测试过程的准确性和重复性。
闪点记录
当仪器检测到闪点时,记录下此时的温度值。将该温度值与标准物质的标准闪点值进行比较,计算出偏差值。一般来说,偏差值应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,如±2℃。如果偏差过大,需要找出原因并进行调整。
四、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
多次测量取平均值
为了提高校准的准确性,应对标准物质进行多次测量,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的闪点测量结果。计算每次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(RSD),RSD值应尽可能小,通常要求RSD不超过2%。
结果判定与调整
如果校准结果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,说明仪器校准合格。如果超出误差范围,需要检查仪器的各个部件是否存在故障,如温度传感器、点火系统等,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维修。维修后重新进行校准,直至校准结果符合要求。
